什么是空鼓
空鼓是装修中非常常见且令人头疼的质量问题。它主要指墙体、地面、瓷砖等基层与表层材料(如水泥砂浆、瓷砖胶、腻子)之间,因粘结不牢而出现的分离、鼓包现象。

空鼓的危害不容小觑:会导致瓷砖开裂、脱落,墙面油漆剥落,不仅影响美观,更存在安全隐患。
其产生原因,绝大多数都与施工工艺和细节把控不到位有关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这是空鼓的“万恶之源”。施工前,基层表面必须坚固、洁净、无油污和浮灰。如果基层起砂、松散、有灰尘或过于光滑,就会像在两层材料之间铺了一层“隔离膜”,大大削弱粘结力。贴砖前,光滑的混凝土基层应进行凿毛或“拉毛”处理,增加粗糙度。
砂浆/瓷砖胶配比不准:水泥过多会收缩过大拉裂基层;沙子过多或含泥量过高则会导致粘结强度不足。瓷砖胶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加水,随意调配会彻底破坏其性能。
材料选用不当:使用低标号水泥或过期结块的水泥。对于大尺寸、高吸水率的瓷砖,未使用对应的瓷砖胶而非传统水泥砂浆,无法提供足够的粘结力。
铺贴手法问题:这是贴砖空鼓的主因。铺贴时,砂浆或瓷砖胶未饱满涂抹,只在四周或中间点涂,形成“空腔”,日后极易碎裂。正确做法应使用齿形刮刀均匀刮满浆料。
未进行充分揉压:瓷砖铺上后,必须用橡胶锤轻轻敲击、揉压,才能将内部空气排出,让浆料与砖背充分接触,形成均匀的粘结层。这一步偷懒,空鼓率会急剧上升。
墙面未提前湿润、瓷砖未泡水:对于吸水率较高的陶质砖,铺贴前必须浸泡2小时以上直至不再冒泡。否则,砖会瞬间吸走砂浆中的水分,导致水化反应不充分,粘结力丧失。反之,基层墙面过于干燥,也会吸收水分,施工前应稍加湿润,但不得有明水。
施工完成后,水泥基材料需要在一个稳定的湿润环境下进行水化反应来达到强度。如果环境温度过高、风太大,导致水分过快蒸发,就会出现收缩性空鼓和开裂。特别是在夏季,应对新铺贴的砖墙进行洒水养护。
总结来说,杜绝空鼓的关键在于 “人” 和 “管理” 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 “清基层、准配比、满铺贴、勤揉压、做养护” 的工艺准则,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,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空鼓问题,保障装修质量。
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,不代表装一网意见,不承担法律责任
装一网公众号

装一网家居号

热门文章
猜你喜欢
金地名峰125 现代

中央公园138 中古

蔚蓝家园147 法式

中海臻如府188 轻奢

【三宅一生装饰】胜美家园.后现代简约装修效果

简单风格打造品质人生,与慢生活的体验

【木辛装饰】美式三居89平半包3.8万

美式床图片

华发新城现代简约效果图

集成墙板效果图

免费设计
在线报价
智选公司
全屋定制
整体软装